原标题:扶贫互助资金的“汉阴实践”——汉阴县加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运行工作综述

位于月河川道的五一现代农业园区全景。

农户在绞股蓝产业基地采摘嫩芽。

食用菌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务工增收。

选举产生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组织机构人员现场。

互助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羊产业。
文飞 冯友松
近年来,汉阴县探索实施扶贫互助资金管理运行扶贫新模式,有力解决了群众向金融机构借款无抵押、难借款、手续繁多等现象,破解了贫困户和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上下联动——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
该县充分发挥互助资金的杠杆作用,在政府引导、部门支持、镇村自助建立,业务部门指导、财政审计监督、企业发展、村民受益的上线联动机制,齐心协力助推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彰显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一大特色,成为贫困户脱贫有效之策。自2009年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以来,全县共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86个,涵盖了77个贫困村和9个非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
目前协会村总户数35653户,贫困户10598户,入会农户6037户,入会贫困户4088户。协会资金总量4431.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05.5万元,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120万元,农户缴纳基准金206.4万元。累计发放借款2957.5万元,累计扶持农户3437户,其中贫困户占1335户。互助资金协会贷款户共发展养猪15100头,养牛1000余头,种植烤烟5500亩,种植菊花350亩,种植魔芋3500亩,户均增收5000余元。真正让互助资金成为“以造福人民为有力抓手”,实实在在让贫困户改变了命运,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两大保障——为脱贫攻坚强筋壮骨
汉阴县在管好、用好、发挥好财政专项互助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建立两大保障,为助推互助资金协会健康运行强筋壮骨。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财政、民政、审计和各镇镇长为成员的扶贫互助资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直各部门、各镇村职能职责,村级成立互助资金管理机构,设有会长、会计、出纳、监事会等,负责项目贷款户的审核把关、资金发放、回收等工作,为发挥互助资金助力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完善机制保障,成立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中心,全县建立有一支280名管理人员队伍,做到“协会牌子、协会章程、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办公人员”五到位,制定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财务管理制度》《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发放流程图》《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会长会计出纳职责》《汉阴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办法》《汉阴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财务管理办法》《汉阴县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做到“总分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凭证”五统一,统一印制“会员借款证、借款合同、借款申请表、借款申请审批表、专用借据、专用收据”,采取分户建账、分户核算、分户考评、分户管理,做到“印鉴管理、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存款管理”四规范,为互助资金项目开展奠定了基础。
多方融合——开启脱贫致富大门
为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在拓展村民发展优质服务、缓解发展资金匮乏、培育新型现代农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该县在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运行管理过程中,坚持补充性,坚持应急性,坚持便捷性三大原则,建立互助资金四大融合机制,不断增强持续运行的生命力,真正办好贫困户家门口自己的“小银行”,为贫困户开启了脱贫致富大门。
与产业扶贫紧密融合。根据各项目村的自然条件、农业基础、产业特点、市场前景,围绕“南茶北果川道园”的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协会把互助资金优先投放到会员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如平梁镇长坝村贫困户李成群体质较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2014年协会放贷5000元帮助其购买山羊10头繁殖,实现年增收1.5万元。
与合作组织紧密融合。将互助资金协会与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合作社结合起来,由产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产业管护协议或合作共营协议,根据与产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带动的会员数量确定扶持合作社贷款额度,合作社获得贷款和贴息双重扶持,会员通过土地流转、优先务工、收益分红等获得稳定收益。
与安置社区紧密融合。为解决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问题,遵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思路,探索将资金协会建在集中安置社区发展电商、社区电子工厂等,让贫困户在楼上居住、楼下就能就业。破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难、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将互助资金与贫困户、合作社和当地产业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了双赢。
与“三变”改革紧密融合。以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为基础,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合作社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捆绑模式。如平梁镇太行村为全县“三变”改革重点试点村,以平梁棉丰安置社区为中心,以棉太和平酒公路为环线,以太行山、龙头庙为生态画廊,以棉丰玫瑰园、太康公司、太行山茶叶、太行山油茶、太行山花椒园的整体布局“一心一环两廊多点”整体规划,山上以太行老树茶为主导产业、山下以种植油茶和药用牡丹、山间以“旅游+农家乐”的乡村院落为主,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吸纳农户及贫困户成为股东,发展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和富硒食品加工产业推进“三变”改革,贫困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增收致富。
从该县推进互助资金协会管理、运行以及取得的成效来看,可以得出几点成功经验和启示:发挥好资金作用,必须做到选好项目村、配强协会班子、规范协会账务、兼顾各方利益、因地制宜、引入竞争机制、记扶贫初心、强化资金安全和风险防控、加强培训和宣传、严把贷款条件和程序,真正让村级互助资金成为贫困户家门口的“小银行”,成为贫困户致富的好帮手。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